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坏情绪,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一、“踢猫效应”的故事
董事长因为司机没有接送而在路上闯了红灯,结果还被罚了款,心情不好,就把来送文件的经理训斥了一顿,经理莫名其妙被骂,就带着怨气回到办公室,这时候下属来送文件,就把怒气发泄到了下属身上。下属回到家里,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就把孩子骂了一通,被骂的孩子感到委屈,正好家里的猫跳了出来,孩子二话不说一脚把猫踢开。受了惊的猫从窗子跳到了马路上,正好一辆车经过,司机为了躲小猫,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了。孩子的父亲匆匆赶到医院,和司机一碰面,愣了,原来肇事司机是经理,而孩子的父亲却是董事长。
而另一个故事,在某个咖啡店里,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服务员大声喊道:“服务员!你过来!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服务员一边赔着不是一边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服务员再把这些轻轻推到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能不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在旁边的一个顾客看到这一场景,笑问服务员:“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服务员笑着说:“客人的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我直接指责他,就会引起争吵,我的心情也会被破坏。而我用婉转的方式告诉他,就不会引起争吵,好心情就不会被破坏了。”
二、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受到批评之后产生的“踢猫效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三、“踢猫效应”的启示
人的情绪确实很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被批评、攻击之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是忙着反击,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前因后果,也许就能避免坏情绪进一步传播下去。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环,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把怒火转移给下一个人,那么怒火只会不断增加,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当一个人的心情被破坏之后,负面情绪的影响很容易被放大,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大家的好心情都没有了。因此,切不可往下传递坏情绪。不要无意中加入到“踢猫”的队伍中,不要被别人“踢”,也不要去“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