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停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大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效应指的是一旦放任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存在,将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
二、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三、如何走出破窗效应?
1.建立秩序感。有秩序感的人遇到问题不会马上否定自己,而是会理智地直面问题,不会退缩、逃避、放纵自己。
2.转变面对问题时的心理和习惯。遇到问题时,应及时想办法解决,不给自己养成拖延习惯的机会。
3.培养行动性思维。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做才是关键。
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窗补好,这个过程中你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收获更多的信心,让自己不断向前,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