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征兆
很多人觉得有些现象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算问题,殊不知,这些问题正在体内悄悄转化升级使你逐渐成为心理亚健康群体,来看一下你有哪些状态是属于一般心理异常征兆的范畴:
1.分神
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该事物的注意失调;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
2.记忆减退
识记和再认、回忆发生困难,识记内容不能有效保持或保持容量明显减少的记忆失调;记忆减退有明显的阶段性。
3.忧郁
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自怨自艾、沉默萎靡,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感觉;是弥散性的消极心态,其发生通常具有明显的情景性。
4.期待性焦虑
担心即将发生的事情会出现最坏的的结局,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心态;与以前遭受过的打击、受挫、内疚等活动有关系,与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正常焦虑不同。
5.暴躁
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现缺陷;有相当的情景性,与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
6.自卑
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其情景性是仍然明显,与自我排斥是不同的。
7.多疑
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一旦形成比较稳固,不同于抑郁猜疑。
8.空虚
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理;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在两种情景下发生:物质条件优越或者心比天高。与慵懒是不同的。
9.孤独
孤单寂寞的消极心态;莫名的孤寂、烦恼抑郁。
10.心理疲劳
心理精神上的原因导致的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在两种情景下发生:活动紧张程度过高或者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而令人厌烦的活动。
三.如何识别自身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然事件或面临重大的困难和难处,而当事人自己既不能躲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常见的心理危机预兆有哪些呢?
1.心境(情绪)剧变
2.敏感多疑
3.个性(行为)改变
4.不寻常的信念
5.伤害自己的想法
6.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改变
7.分发重要的个人收藏物
8.嗜好改变
9.生活无价值感
10.社交兴趣减退
11.安排后事
12.哭泣求助
13.精神病性症状—幻听,幻视,人格解体
如何识别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的同学?
1.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2.学习环境等方面适应不良
3.近期失恋者
4.意外怀孕或近期堕胎者
5.情绪长期低落不与人往来者
6.有生理缺陷或长期患病者
7.极度贫困者
8.近期丧亲者
9.极度自卑或自感生活能力低下者
10.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支持者
11.曾患心理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及尚在治疗者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
1.拒绝“心理污名”标签
“心理疾病污名”和“病耻感污名”是常见的两种心理方面污名,社会给有心理问题的人打上了一个变态、不正常的烙印,然后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因而,心理疾病的患者觉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种“耻辱”,一种无法对外界言说的东西。这种“病耻感”继而影响着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之路。
2.消除部分心理误区
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要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看病真的不丢人,有心理困惑需要周围人的支持,大胆的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大胆的去寻求帮助,接纳是康复的基础;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会因为病耻感拖了很长时间,等来进行心理治疗时已经相当严重了。
3.正确科学的缓解压力
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
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
4.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
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精神类专科医院(各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5.服用精神类药物,遵医嘱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在用量、适用范围与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
6.理解关怀心理疾病患者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与社会等各种角色的责任。我们都应该给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不歧视,不排斥,可以的话给予一些温暖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