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心理知识

心理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科普—12秒效应

发布日期:2025-08-09

你听说过“12秒效应”吗?它指的是当人们遭遇令人暴怒的事情时,愤怒情绪通常会在12秒内达到顶峰。在这短短的12秒内,人们很容易被情绪掌控,从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或说出一些可能会后悔的话。然而,一旦过了这12秒,人们的情绪往往会逐渐恢复平静。

一、12秒效应的原理

12秒效应的原理与人类大脑的情绪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当人们遭遇突发事件时,情绪脑(主要包括杏仁核)会迅速做出反应,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而理性脑(前额叶皮层)则需要一些时间来介入调节。因此,在情绪峰值的前12秒,情绪脑处于主导地位,人们容易产生冲动和急躁的情绪反应。但随着理性脑的逐渐介入,情绪会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二、12秒效应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12秒效应可能导致人们在愤怒时说出伤害他人的话,事后却后悔不已。在个人成长中,学会掌控这12秒的情绪波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因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三、如何应对12秒效应

1.深呼吸:在情绪激动时,进行深呼吸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有助于缓解情绪。

2.短暂离开:如果可能的话,暂时离开引发情绪的情境,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冷静下来。



3.自我提醒:在情绪刚刚产生时,提醒自己“这只是短暂的情绪波动,12秒后会恢复平静”。

4.积极心理暗示: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要冷静”“冲动是魔鬼”等,帮助自己保持理智。

四、总结

12秒效应提醒我们,情绪的冲动往往只是一时的,而冲动的后果可能会持续很久。无论是面对冲突还是挑战,我们都应该学会给自己12秒的时间来冷静思考,避免被情绪左右。记住,情绪稳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做出更理智的决策。